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自年初的6.9874一路升值,目前汇率处在6.5467上下。美元指数也是从年初达到历史高点103.82,目前报价92.51上下。对比可以发现,美元贬值幅度高达10.89%,而人民币同期升值幅度6.08%,抗跌性可见一斑。如果将欧元同期升值16.7%纳入考虑,那么人民币在这一波非美货币升值大潮中明显落后了。
对于宏观投资者来说,汇率短期的涨涨跌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投资逻辑是否出现了变化。人民银行的基准利率自15年几次降息之后,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任何变动。我国7月份的通货膨胀率1.4%,远未达到温和通胀的2%标准线,这点也决定了人民银行不会在短期内开启加息路径。投资者所关注的财新PMI相关数据,确实表现出我国制造业以及服务业的扩张状态,但是,这种扩张对于外汇市场来说,并不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反观美国,自15年12月份开始,已经连续加息四次,并且早在14年就已经退出了量化宽松政策。对于本月的美联储利率决议,市场的关注点在缩减资产负债表的相关计划和细节,因为这一消息很可能逆转当前美元指数的弱势状态,需要非常谨慎的对待。特朗普三大财政政策,当前确实受到美国国会和最高法院的阻碍,但这一情况并不能持续下去。最可能的结果,是双方均作出约定妥协,之后推出折中的减税计划、产业回流以及基建计划。这一系列措施如果成为现实,那么美元将必定出现长周期的强势升值。
国内供给侧改革与原材料价格
国内正在轰轰烈烈的进行钢铁煤炭有色的供给侧改革,原材料价格出现飞涨,且储蓄时间已经达到一年以上。供给侧的政策效果毋庸置疑,原材料的价格将带动PPI的上冲,进而传导到CPI当中去,从而促成高通胀下的人民银行加息路径。这一思维链条看似没有任何问题,但实际上,原材料温和上涨具有持续传导性,但暴涨上去,就很难达到上游到下游的传导。钢铁煤炭企业依靠政策调整,迅速从萧条状态转换为泡沫状态,虽然雷厉风行一步到位,但过度透支了下游企业的利润。国际原油价格的疲软,可以看出全球需求端尚不旺盛,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投资者的投资意愿还未出现实质性的变化。如果原材料价格过高,下游企业无法将价格压力转移给终端消费者,只能够压缩自身的利润空间。如此恶性循环,一定会倒逼原材料价格回归理性状态。
价格是供给和需求保持平衡的产物,需求旺盛而供应不济才可以推动经济从衰退状态转移为复苏状态。但如果需求不振而供给的商品价格过高,最终的结果必将是一地鸡毛。
人民币走势分析
供给侧属于短期提振经济的强心剂,但持续性堪忧。目前人民银行没有任何加息意愿,人民币自年初的升值主要是受益于美元指数的大幅贬值,或者说的更明白,是因为特朗普政府无法说服美国国会以及最高法院通过其经济刺激政策。
当前离岸人民币的走势,确实处在升值的加速通道之中,短期内这一趋势无法被改变。如果操作中短线的投资者,完全可以操作离岸人民币的空单。如果是中长期的投资者,没有必要过度关注当前的升值走势,因为看空人民币的根本逻辑并未发生任何变化。
*以上分析仅代表分析师观点,汇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以上分析由ATFX集团资深分析师Dean提供)